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服务 > 工程咨询 >

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即将来临

2012-10-11 来源:湖南咨询网 点击:2335

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即将来临

       

                                                                          

  通信技术与能源系统新的融合预示经济转型时代来临

 

      五大支柱结合组成不可分割的科技平台

 

      竞争的市场将越来越向合作网络让步

 

      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这是因为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而更为复杂的文明需要以先进的新型通信技术为媒介来对其进行处理和整合。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年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从而大大减轻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们更加多样化的经济交流的限制。当这些系统的发展落实到位以后,经济活动呈现正态分布曲线,即先上升达到顶点,经历一段时间停滞之后进入衰退期,该阶段的衰退规律由通信与能源矩阵所建立的乘数效应决定。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整体规律。

 

  五大支柱绘就宏伟蓝图

 

  基础设施实际上是通信技术和能源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开创一种具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系统,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管、协调和处理;能源则好比是血液,为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这一过程提供养料,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运行和繁荣。因此,基础设施就像是一种生命系统,把越来越多的人纳入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中。

  正如历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础设施一样,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其基础便不会牢固,因为它们是靠相互间的联系而发挥作用的。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以及铀燃料的储量逐渐降低,导致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受新技术突破、及早采用新技术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型绿色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使得发电成本每8年可降低一半。这一涨一落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巨变,从而催生了21世纪的新型经济范式,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炙手可热。如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装置正沿着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用户增长的轨迹继续向前发展。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在各国被开发利用的情况。

 

  2.分散式生产

 

  与那些只能在世界某些地区发现的化石能源和核能等稀缺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到处都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收集这些分布不均、频率不一的能源。作者提出,就必须摒弃集中收集的传统思维。这种思维源于20世纪关于化石能源的经验。面对新能源,我们必须及时做出转变,用分散式思维,将每一个现存的大楼转变成一个两用的住所住房和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绿色能源,为整栋楼房供电。

 

  3.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

 

  虽然可再生能源总量多、清洁、让我们得以生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但太阳不会一直照耀,风不会一直吹拂,因此可再生能源多半是间歇式供应的。如果仅仅是依靠当时的可再生资源来供应自身的电力,当这些资源暂时不具备时,我们将面临周期性停电的困境。为了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必须提前储存部分电力,以备不时之需。作者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最终认为氢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4.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能源共享网络,实现分配(或者叫“能源互联网”

 

  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这种智能型能源网络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智能公用网络系统会与天气的变化相关联,使得电流以及室内温度会随着天气状况的改变和用户的需要而改变。

 

  5.将传统的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

 

  运输是最后一个支柱,重点是改变由汽车、公交车、卡车、火车等构成的全球运输模式,使之成为由插电式和燃料电池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构成的交通运输网。建筑物转变为小型发电厂和创建能源互联网,使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为插电式电动机、氢燃料电池车提供动力。同时,由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当自身电源充足时也可以将电能回输到电网。当我们把插电式汽车和氢燃料看做潜在的发电厂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提供的分散式电能数量将是巨大的。

 

  把这五部分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技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应急系统,它的价值和功能和其中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换句话说,这五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了“1+1> 2”的整合效应,树立了一个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的范例,它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也能改变我们。

 

  能源改变世界

 

  能源机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质,决定了文明的组织结构、商业和贸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导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21世纪,对能源生产与分配的控制将由石化能源巨头转向数百万自我生产并将盈余通过信息与能源网络共享的小生产者手中。能源的民主化对我们如何在下一个世纪安排人类生活的架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新的时代,竞争的市场将越来越向合作网络让步。随着分散型资本主义的崛起,自上而下的垂直资本主义模式将逐渐被边缘化。

 

  1.改变做生意的方式:分散式生产,合作共赢

 

  石化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精英能源”,原因很简单,它们只在特定的地域出现,需要政府动用大量的武装力量来占领矿源,还需要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命令与控制体系和大量的资本对其进行开采、加工与运输。这种特性也决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商业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拥有自上而下的权威。处在产业结构金字塔顶的石油工业受益的同时,其所产生的剩余财富可以流入处于底层的其他小型产业和工人手中,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即所谓的“涓滴理论”。

 

  但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日渐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免费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地热、生物能、海浪和潮汐能等。这些分散的资源被数百万个不同的能源采集点收集起来,通过智能网络进行整合、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维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这种分散式的本质更需要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这一新兴的、扁平式的能源机制为由此衍生出来的所有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组织模式:分散式生产。在这一新兴革命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公司,资源的占有和财富的分配也更加平均。

 

  如果说可再生能源为人人提供了商业机会,那么互联网技术这一新型交易平台的建立则使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的敌对关系被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取代,利己主义被利益共享所取代。网络的附加值并不会贬低个人的价值,相反,每个人的财富都会通过共同努力得到共同的增长。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该书以人们熟知的维基百科和社交网络为例,阐述了这些新型的分配、合作平台在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发展方面的杰出表现。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这种扁平式、合作性的商业模式已经全面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型、层级式、自上而下的生产组织结构,符合现代商业的需求。随着分散、合作式商业模式的引入,同传统的垄断式资本主义相连的产业正在遭受严重的挑战。

 

  2.生物圈政治将缓慢取代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转变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将自然视为战场。为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确保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繁衍,每个生物都以命相搏。这一理论为国家所采用,并在人类历史的广阔舞台上以地缘政治的形式进行实践。为了获取化石燃料(这也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命脉)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国家间不断地进行战争,边界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确定。

 

  能源机制内所发生的由化石燃料到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将会重新界定带有生态思维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随处可见且易于共享,但是需要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合作管理,所以不大可能出现为争夺能源大打出手的现象,全球合作的可能性反而大大增加。在这历史性的新时期,生存意味着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你我相连。如果说地球更像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所组成的生命有机体,那么我们的生存则依赖于彼此合作共同保卫身处其中的全球生态系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也是生物圈政治的本质所在。

 

  3.倾覆守旧的经典经济理论大厦

 

  经典经济学理论一直深陷在牛顿的力学上,但实际上牛顿力学建立在相互独立的个体物质基础上,并没有考虑时间发展和过程的概念,因此会误导我们对经济的理解。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引入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学大厦的地基上出现的诸多裂痕将使经典经济学理论大厦面临倾覆的危险。

 

  (1)财富观的嬗变:从独占到分享

 

  经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中的财富交换是产生经济行为和产生财富最有效的手段。这一资本主义核心是若干基于人性的假设。在经典经济学家眼中,人生来就是利己的、竞争的、贪婪的,会利用他人的善意为自己谋利,或躺在他人的劳动成果上不劳而获,或者独享自己的成果,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样,人类天生的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确保社会总体财富的稳定增长,并推动人类走向无限的进步。现实世界生生被分为“我的”和“你的”两个部分。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的驱动这一概念和统治经济行为的若干假设的看法截然不同。互联网和新型通信技术使我们进入全球性的社交空间和新的时间领域之中,全球网络的接入成了同19世纪和20世纪私有财产权同等重要的概念。现在,数千万的年轻人正在积极地加入互联网上分散、合作性的社交网络之中,比如维基百科和脸谱网。他们乐于用自己的时间和才智(大部分是不索取任何报酬)来为他人谋福利。他们这么做仅仅是为了享受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致力于促进生活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大幅提高生活水平的乐趣。

 

  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性驱动的解释是“对社会性的需要和集体性的寻求”。这种无处不在的观念转变在人们对财产的看法上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传统的财富观念鼓励获取物质财富和独占、排他的权利,被全新的通过社交网络同他人分享经验的财富观所取代。

 

  (2)金融资本的核心价值减弱,利润的概念发生本质变化

 

  资本主义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积累起来的个人财富将会以金融资本的形式,通过控制财富产生的科学技术和分配的物流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煤炭、石油等能源十分昂贵,因此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工业革命需要巨额的先期投入,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空前凸显;这些资源的开发又需要专业化的分工和技能,这些因素使前两次工业革命都必须采用集中化的管理和生产方式。

 

  与此相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型分散、合作式的通信和能源领域之中,社会资本的积累与金融资本的积累同等重要,富有价值。原因就在于,随着通信科技成本的日益低廉,分散式网络的进入成本也随之骤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广阔的、开放性的互联网和输电网络中潜在的企业家和合作者。这样一来,金融资本在新型企业的创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逊于社会资本,起码在开始阶段是如此。比如谷歌、脸谱和其他全球性网络,它们都是由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宿舍里建立起来的。

 

  随之变化的,还有利润的概念。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中,利润是在交易成本的差额中产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不仅信息的生产和分配的成本几乎为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差额赢利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赢利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财产仍然存在并掌握在生产者手中,消费者在一段时间之内可以访问、获取。实际上,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和交换的关键组成,服务的获得超越了所有权成为主要的商业驱动力。这种由买卖关系向供用关系、所有权交换向网络内特定时间服务的获得之间的转换正在改变我们对经济理论和时间的定位与思考。就更深层的角度而言,新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正在改变我们衡量经济成功的标准。

 

  (3)时空由工具变为命运共同体

 

  在经典经济理论中,空间被视为一个装满等待开发的有用资源的容器(储藏室),时间则被视为可以用来加速生产过程、创造无限经济财富的工具。人类动因被认为是作用于空间内广泛分布的资源之上的外部力量,利用科技将资源尽可能高效地转变为生产效用。这种对空间和时间的工具性观点就是经典经济理论的核心时空观。

 

  上述理论和实践一直注重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忽视地球化学和生物过程中的反馈机制,使地球的生态系统枯竭,使地球温度和气候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要想继续生存与繁衍,就必须重新理解生态网络中反馈机制的运行规律,建立新的时空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应的新范式里,空间应该是由活跃关系所组成的共同体;在时间的安排中,效率也需要让位于可持续性。对于管理模式,我们也要重新界定,使其同自然界的再生周期相符合,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生产效率。

 

  这种从生产率到传承性、从效率到可持续性的转变将使人类再次同我们所居住的更大的生物圈共同体的起伏、节奏和周期保持一致。这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是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足以成为指导新经济时代发展、创造生物圈意识的理论框架的原因所在。

 

  人类生活掀开新篇章

 

  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协同作用将使全球经济进入历史转折点,世界许多地区将从第三次工业革命过渡到合作时代。就像我们的祖先从游猎状态转向集中的灌溉农业状态,从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文明时代一样,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集体责任感催生生活质量之花

 

  第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我们对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和责任的看法,我们开始以集体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洲际化的合作共同体中分享地球上的可再生能源很自然地就形成了新的种族认同。而这一新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圈嵌入意识的觉醒催生了对生活质量的新梦想,在新一代中尤其如此。

 

  美国梦长久以来被视为激励各地人民的无上准则,强调对个人物质利益、自治和独立的追求。然而生活质量这一概念却要求基于合作利益、联系和相互依赖进行新的理解和定位。我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是对他人免责的孤岛,而是存在于与他人的紧密联系之中。生活质量的实现离不开共同体之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

 

  启蒙经济学家坚信幸福和“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个人财富的积累。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前沿的年青一代却认为在满足基本的经济需求的同时,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财富的积累。

 

  2.存在的意义:活着是为了游乐

 

  人们的就业领域可分为四类:市场、政府、非正规经济和公民社会。然而,由于智能技术的应用,市场就业机会将持续减少。各国政府也在精简人员,在税收征管、兵役等诸多方面也引进了智能技术。非正规经济包括家庭生产、易货贸易甚至极端的黑市交易和经济犯罪行为也可能渐渐消失,因为传统经济体正在向高科技社会转变。

 

  那么就只剩下公民社会这一种就业方式。公民社会经常被称为第三部门,这表明它没有市场或者政府那么重要。其内部组织也经常被贴上“非营利”“非政府组织”等标签,尽管事实并非如此。第三部门实质上是一个共享体,在那里人们相互分享智慧,为了社会联系的纯粹乐趣而居住在一起。公民社会好像互联网一样,它的核心设想就是把个人融入更大的网络团体,不仅会提升团体的整体价值,而且也会提升每一个成员自身的价值。

 

  市场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是实现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而在第三部门人际交往的目的就是其本身,因此体现了人的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实用价值。正如19-20世纪工业革命把人们从农奴制度、奴隶身份和契约劳动中解脱出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合作时代也会使人类摆脱机械劳动的桎梏,从事深层游戏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活动。人类在共同探索普遍性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深层游戏,感受对方,超越自我,与更加广泛甚至所有的生命团体建立联系。即使在最简单的层面上,在最重要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从事第三部门工作就是寻找我们存在的意义。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合作时代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摆脱束缚在功利世界里机械地生活,享受自由带来的愉悦:活着是为了游乐。

 

  3.改变人类现有的居住方式

 

  当能源机制和新的通信媒介并存的时候,空间导向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德国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格式塔转换。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垂直的、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分散的郊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线性的外延式发展。

 

  根据联合国有史以来首次发布的《世界城市状态报告(20082009)》提供的信息,大多数的人类都生活在城市中,而且很多是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级大城市及其郊区。我们已经变成了“城市人类”。500年前,地球上的每个人在一生中平均会遇到1000个人。今天,对于纽约市的居民而言,在他家或者他在曼哈顿市中心的办公室周围10分钟车程的半径范围之内都会遇到22万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类居住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当我们庆祝世界的城市化之际,我们正在迈向另外一个历史时刻,在这个时刻,原生态地区逐渐消失。我们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在当前这些孩子的有生之年,“原生态地区”可能会从地球表面上彻底消失。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总体规划中,现有的城市和郊区空间将被纳入封闭的生物空间内。在数以千计的生物地区中,每个这样的地区都是一个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能源、通信和运输系统将这些点连接成一个网络,覆盖多个大陆。也就是说,拥有五大支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将现有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和娱乐空间同我们所属的生物圈的其他部分融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人类新型的居住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对21世纪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的新未来,我们翘首以待。

 

                                                                                                                                       (中信出版社授权《经济参考报》独家选登)

 

(载自201267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