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服务 > 管理咨询 >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绿色、创新、包容”发展

2012-10-10 来源:湖南咨询网 点击:2715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绿色、创新、包容”发展

                                              ——实现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发展:中国的战略选择与国际经验高层讨论会上的演讲

 

作者:李伟

 

尊敬的佐利克行长,谢旭人部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二月的北京,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很高兴在这美好的播种季节里,迎来参加实现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发展:中国的战略选择与国际经验高层讨论会暨“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课题成果发布会的各位中外嘉宾。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发展都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能否实现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举办这次会议,深刻总结相关国际经验,深入研讨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无论是对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促进世界的繁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和联合课题组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今天,中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中国的发展都面临不同以往的环境、挑战和任务。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四年多来,可以说,危机蔓延、危害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四年多前人们的预料。当前,世界经济仍在复苏的坎坷道路上艰难前行,发展前景依然不明朗。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有的今年可能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有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严重,负面影响仍在扩散,世界经济的复苏充满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增长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持续动荡的西亚北非局势也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经济复苏蒙上了层层阴影。

 

  制约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些制度性和根本性障碍还没有得到消除。带动走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前景尚未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全球经济和金融监管、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尚未设计出比较理想的框架,甚至连大的方向都不甚明了;对诸如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治理问题还缺乏共识;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似乎愈演愈烈,贸易和投资进一步自由化乃至全球化的前景令人忧虑。

 

  在过去一年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依然取得了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发展业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稳步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既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短期矛盾,又要着眼解决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中国将根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在这里,我从中国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如下看法,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第一,应牢牢抓住机遇,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节能减排、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发展问题,不仅逐年加大环保投入,而且采取严格项目环评、实行必要的区域限批、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直接投入2.1万亿元,全国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由47%提高到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比重由21%增加到52%。今后应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还应抓好对于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污染的防治工作,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二,应积极鼓励探索,推动创新发展。勇于和善于创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体现。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增长质量,离不开全社会创新活力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加大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力度,先后启动了生物技术、材料工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创新与突破。今后,还应该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完善支撑创新的体制机制,改善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鼓励大胆探索,提倡多种形式的创新,形成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局面;要建设先进的创新文化,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创新,培育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第三,应切实保障民生,实现包容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进机会均等、过程透明、成果共享,实现包容式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需要。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提出五年期间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去年和今年两年就安排新开工建设1700万套。今后,应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的公共服务;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和劳动就业体制,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创业和就业机会;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第四,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既是化解短期矛盾的需要,也是应对长期挑战的需要。过去,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今天巨大的成就;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价格机制。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深化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破除进入壁垒,促进公平竞争;我们应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商品和要素国内外流动的障碍,扩大服务业的开放领域,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与世界各国实现共赢发展。我们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未来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发展。

 

  各位嘉宾,我们同处一个地球村,面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共同开展研究,寻求应对良策,建立互信、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机制。只有这样,在全球性挑战面前,我们才能做到应对有方,才能实现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很愿意与大家相互借鉴学习,一起研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举措,探索从中等收入阶段稳步迈向高收入阶段的道路。

 

  由中国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组织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的研究,分析了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勾勒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前景,提出了中国实现发展愿景应采取的重大举措。我们希望这一成果不仅对于中国制定未来发展规划、而且对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制定迈向高收入社会的战略都具有参考价值。这一研究成果来之不易。联合课题组的专家,为提供高质量的报告,经常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中国有关部委、地方和中外许多专家对报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评论。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联合课题组的辛勤工作和各位专家的热情参与表示诚挚的谢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希望以此次合作为新的起点,与世界银行在更广的领域里开展更为深入的联合研究;也希望各方人士继续关注、关心我们的研究,为中国的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进步建言献策。

 

  谢谢大家!

 (载自2012228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