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智库策谏 >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2019-11-20 来源:湖南咨询网 点击:855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   2019-11-19   韩保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列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而与原来就界定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安排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运行制度”三位一体的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大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对实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牵引作用,从而成为新时代能否真正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也正是如此,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按照“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要求,彻底清除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用好“看不见”和“看得见”的“两只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推进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真正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要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

做到“市场机制有效”,前提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而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制度环境。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要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商品市场建设步伐较快,但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影响各类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而阻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的主要因素。因此,一要大力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依法保障平等就业。要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完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为抓手,打破城乡、地域、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积极顺应新产业和新用工形式的发展,使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二要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严格用途管制和用地规划管理,又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实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三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既要规范发展股票市场,有序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又要深化银行体系和银行经营机制改革,认真履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天职,加快形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市场制度。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市场制度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够确保公平竞争,更是关乎企业是否干好事、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水平的市场制度建设,不仅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而且要大力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快完善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落实民法总则、反垄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知识产权类法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进而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制度环境。

第三,要真正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供求决定价格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也是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稀缺资源高效配置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已有近98%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大量的资源性产品、垄断行业等领域要素价格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形成还没能做到由市场供求决定。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规范自然垄断,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根据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放开竞争性业务和竞争性环节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同时,要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四,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各级政府要注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认真履行政府承诺,坚决杜绝政府侵权和恶意拖欠行为,努力做好社会诚信的表率。

做到“微观主体有活力”,前提是加快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始终做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不可侵犯”,自觉维护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生态”。

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是让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制度前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产权保护和产权安全。完善现代产权制度,首要前提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生态平衡”。

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确保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稳妥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市场竞争中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快改组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密切同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与民营企业共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清理废除歧视性政策和做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要大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所有制生态平衡”,彻底杜绝厚此薄彼的“所有制歧视”,着力建构各类所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混合发展、活力迸发的所有制新格局。

做到“宏观调控有度”,前提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第一,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和指引经济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第二,要尊重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以及社会组织可以替代的事项,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原则上都不应设立行政许可。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集中精力履行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本分”。第三,要完善国家调控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手段。要善于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法律、技术标准等手段引导调节经济社会活动,努力做到“宏观经济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从而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